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方面,我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以及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一直很感兴趣,想要去学习和尝试;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有关注产业政策、全要素生产率这方面的问题,也做过相关的积累。这个选题本身是我的兴趣所在。
此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问题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运用中国微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来对产业政策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建模分析,有助于直观地观察其中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新时期的产业政策既不是完全由政府控制和主导经济发展,也不是仅依靠市场调节经济运行,而是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双赢。在实践过程中,本文的发现将会对于合理选择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利于我国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设计提高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达到提升中国工业企业绩效、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文的研究可以看作是试图从微观层面丰富有关发展中经济体产业政策实施对象、实施范围的认识。本文将运用2008-2017年中国微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旨在保护和促进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产业政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而来证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产业政策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兼容性的,并针对中国如何选择产业政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引领经济新常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1) 生产函数法。分别利用柯布-道格拉斯、超越对数和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借助GMM、DID等计量方法测度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促进中国微观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动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古典学派提出的衡量技术进步在生产中作用的指标,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在经历了“传统发展理论失效”与“新古典理论复兴”之后,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给定资本、劳动等给等生产性资源,它们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方式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绩效表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优胜劣汰所导致的竞争效应使得资源倾向于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流动,即高生产率企业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市场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由于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市场扭曲现象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较低。
目前已有的关于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某一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上,而少有从产业政策层面系统探讨提高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措施。根据罗德里克( 2009)的观察,一个能够促进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良好合作的产业政策体系在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Aghion et al.(2012)提出 “竞争友好型产业政策”,强调工作的重点应转向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上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7月-2022年1月:
进行文献查阅、实际调研,完成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现实需求研究。
2022年1月-2022年3月:
5. 参考文献
[1]黄少卿,郭洪宇.产业政策的目标:增强市场竞争秩序——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7(04):105-111 176 2.
[2]李文娟. 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王文,孙早,牛泽东.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资源错配[J].经济学家,2014(09):22-3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