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现代交通条件的发展,旅游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旅游服务贸易也逐步成为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庞大的新型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从20 世纪末开始,国外学者意识到旅游服务贸易在世界经贸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并展开研究。而国内专家学者基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较迟,并且起初是研究中国在全球当中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随后转为国内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且针对具体单独的省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特点,选取了海上丝绸之路四省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两个方面进行测算比较,探究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从纵向和横向分析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并发现问题、给出对策。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实施要点尤其是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2、浙江省与海上丝绸之路其余四省市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指数测算比较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经济能力的增强以及交通运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人们更愿意为旅游花费资金。旅游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旅游服务贸易也逐步成为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庞大的新型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因此,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也成为了如今的热议话题。诸多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Handszuh Henryk(1992)[1]讨论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下商品的影响。《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涵盖旅游服务及其对旅游业的重要性。提出提高人们对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对贸易平衡的贡献及其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的认识。梁琦(1997)[2]提出要清楚充分地认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带动发展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他通过分析来华旅游人数、服务贸易收入及占比来显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并指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具有巨大潜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中国和国际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他指出我国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已经较为成熟,所以加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一种客观选择,并主张提高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以及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杨晓瑜(2001)[3]指出要为国际旅游业构建坚实规范的理论基础。指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得益彰的关系给提高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对入境旅游国外客源市场、台湾客源市场、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最后从旅游服务贸易相关企业来分析得出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来提高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这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新想法。姜义茂、刘慧芳和李俊(2006)[4]深层次上了把握旅游资源和旅游其他资源的关系,构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相结合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将中国与多个旅游大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要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同时要提高相关企业和人员的服务水平及素质水平,以及加强营销宣传、加强区域合作等来提高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国际竞争力。孙梦阳和刘莹(2010)[5]通过比较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资源、入境游市场、出境游市场来分析两地的旅游服务贸易,并提出对于入境游对策要根据自身旅游资源来打造适合自己的旅游服务方案,对于出境游对策也是根据自身竞争优势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以及深度发展。田纪鹏和葛丽芳(2011)[6]选取六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构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评价体系,运用回归分析测算评价27个城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并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将27个重点旅游城市划分为五个主类,然后针对每个类别提出对策建议。对于第Ⅰ类城市要加强旅游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扩大旅游服务贸易的规模;对于第Ⅱ类城市也要加强旅游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并完善相关企业;对于第Ⅲ类要渐渐扩大旅游服务贸易规模和种类,加强市场宣传;对于第Ⅳ类要积极拓展旅游服务贸易市场,提高发展速度;对于第Ⅴ类要科学归规划、合理布局旅游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并扩大优势。高寿华(2015)[7]通过分析浙江省贸易优势指数、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优势指数来显示出当前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并且分析出制约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开放程度较低、统计方式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指出应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立足国内市场并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在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组织领导。王霞,孙超和崔春雨(2019)[8]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的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法将 14 个省区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是否发达分为了五类,并针对每个类别提出对策建议。王海文和卢晨妍(2020)[9]针对疫情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发现疫情可能扩大旅游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急需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同时需要借助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出要协同区域发展,抓住数字时代的特点,促进科技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增强旅游行业各领域的危机意识和防范管理能力。Zhang和Shang(2022)[10]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疫情过后时代旅游服务业复苏、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低碳旅游以及COP会议相关国家控制碳排放提供了指引。充分考虑碳排放的中介作用,开发相应的低碳技术和创新绿色技术,将数字发展与旅游服务发展相结合。Jiang、Wu和Song(2022)[11]提出当今社会健康游的观念深入人心,探讨研究了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首要因素是人均卫生总费用和国内健康消费者数量。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总体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研究较为透彻且详细,但针对一个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研究较为少。本文将结合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特点,选取海上丝绸之路四省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出口贡献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测算比较,探究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纵向和横向分析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并发现问题、给出对策。
4. 研究方案
本课题通过借鉴国家出口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现状,纵向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再将浙江省与海上丝绸之路四省市进行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这两个指标的测算比较分析,横向比较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的竞争力;再基于钻石模型分析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前文得出促进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现状,接着通过数据以及比较发现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相应解决措施。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一带一路”下的旅游服务贸易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