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背景
为加强对南京市近期城市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相关规划为背景,对城市生态发展进行分析。
至今,南京市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态安全形势不可忽略。从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到十八大的“两山”理论和生命共同体,再到十九大,对生态空间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以及在《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理念,可以看出生态规划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生态空间规划必然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以及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在2020年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更应维护与保持发展生态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2.1.1研究区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和前期资料,分析研究区区位、社会经济状况,总结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自然环境主要是气候气象因素和地理特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坡向坡位、海拔、经纬度等;自然资源状况,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借助遥感解译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单因子评价分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构建反映南京市规划区土地生态敏感性状况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并对单一因子进行分级评价,按照敏感性评价等级体系完成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因子权重。综合各单因子的权重值和生态敏感性图,完成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生态干扰评价方法一致)
以各个区划要素和各个部门的综合区划,包括水文地质区划、地形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生态敏感性区划、生态服务功能区划为基础,通过空间叠置,以相重合的界限或平均位置作为新区划的界限。
4. 参考文献
[1]王龚博,于忠华,李文青,刘海滨.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分析研究.江苏 南京210012.
[2]秦海旭,姚利鹏,刘海滨,王龚博,于忠华,路云霞.新形势下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2):167-170.
[3]孙金龙.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改善环境质量[J].内蒙古利,2021(6):2-4.
5. 工作计划
时间 | 工作内容 |
3.14-3.16 | Swot分析 |
3.17-3.18 | 现状分析图纸 |
3.19-3.20 | 生态敏感性分析过程、成图 |
3.21-3.22 | 生态敏感性分析文字排版 |
3.23-3.31 | 生态干扰性分析 |
4.1-4.10 | 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
4.10-4.15 | 生态保护措施和建议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