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资源分配均质化视角下居住空间研究——以苏州市张家港市市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3-08-28 09:32: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现状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亿万家庭的音配期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而实现教育公平则先要对各类教育设施及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所以,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开展了基础教育资源分配均质化布局调整。

然而,仍存在资源教育分配不均、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等现状,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学区房热”高温不降。为了让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奔波数月,通常还会支付数额较大的“择校费”。从宏观看,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差异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从微观看,学校、居民点的分布,学校基础数据、国家规范标准等,决定了家长学区房地点的选择。从而导致居住空间的不合理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2.1基本内容

本文将从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调查入手,分析教育资源均质化的内涵,探讨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体系;同时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探索南通市崇川区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关问题;最后通过数据、资料分析,运用ARCGIS等软件,发现各施教区教育分配的差异,并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原因进行阐述。

2.2解决的难题

由于住房率等问题也无法直接获得,因此,数据需要通过对施教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才能获得。而由于工作量大,部分住户不愿参与问卷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施教区作为研究对象,需要找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对其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划分。由于是其所属学校升学率数据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不能完全公开公布,学校基础数据在查询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有些数据存在不确定性,缺少一定数据,这也成了非空间数据收集中的一大难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3.1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综合分析法

文献综合分析法是在检索、查阅、收集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演绎,引出自己观点的分析方法。在大量检索和阅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该领域学者专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模型等,归纳出研究重点和热点,总结研究进展,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理论素养:应掌握空间通达性、施教区覆盖度等基本专业名词的含义,具有调查、统计、分析、总结数据的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在进行调查问卷、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具备较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善于思考,善于用易获得的数据代替难获得的数据,灵活运用。

(2)资料来源:文献资料查询、以问卷调查为主的抽样调查方式以及相关部门的数据支持三者相结合。

(3)指导老师有多年论文指导经验,可以给予大量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