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暴雨灾害在我国呈现出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趋势,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清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多样,是暴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准确预报暴雨过程对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值模式的不断发展,利用WRF模式进行不同分辨率的暴雨模拟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利用WRF模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暴雨过程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探讨了分辨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清江流域一次典型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WRF模式进行不同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清江流域的地形、地表覆盖、气象观测等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等再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数值模拟、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整理研究区资料:收集清江流域的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水系、土地利用类型等,以及历史暴雨事件的观测数据,包括降水量、气温、湿度、风速等。
2.确定研究个例和模拟方案:根据清江流域的历史暴雨事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例进行模拟研究。
确定WRF模式的模拟区域、模拟时间、分辨率、参数化方案等,并进行敏感性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模拟方案。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往对清江流域暴雨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观测分析和统计预报,而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方法,对清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暴雨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2.通过设置不同分辨率的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分辨率对清江流域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揭示了分辨率与模式模拟能力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模式分辨率提供参考。
3.结合清江流域特殊的地形和环流背景,分析了不同分辨率下模式对地形抬升、水汽输送等物理过程的模拟差异,探讨了不同分辨率对暴雨模拟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山区暴雨的模拟和预报精度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魏凤英,郭学良,牛俊,等.基于WRF模式对祁连山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模拟[J].高原气象,2018,37(04):917-930.
2. 周秋雪,何娜,周天军,等.基于WRF模式的一次黄河源区强降水过程模拟与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21,40(02):337-350.
3. 谭丽娜,周建中,李跃清.基于WRF模式的江淮流域暴雨过程模拟能力评估[J].水科学进展,2020,31(05):707-7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