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感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测对于研究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水循环、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感热通量的观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是两种常用的感热通量观测仪器。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感热通量的准确测量对于农业、气象、水文等领域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作为两种常用的感热通量观测仪器,其测量精度和适用性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对同一地点的感热通量进行同步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两种仪器观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探讨两种仪器在不同环境条件和观测目标下的适用性。
1. 主要内容
1.对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的观测原理进行阐述,分析两种仪器在测量感热通量方面的优缺点,并对比两种仪器的技术参数和适用条件。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
1.实验观测: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使用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进行同步观测,获取感热通量数据以及相关气象数据。
2.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质量控制、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采用同步观测的方式,对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观测感热通量的差异进行系统比较,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天气条件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为两种仪器的适用性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2.在分析两种仪器观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提高两种仪器观测精度和适用性的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唐军,孙晓峰,黄妙芬,等.基于涡动相关系统和通量方差法的玉米冠层感热通量特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06):1887-1895.
2.杨彦龙,胡宁,张强,等.基于大孔径闪烁仪的沙地地表感热通量估算[J].干旱区地理,2018,41(01):148-158.
3.李振朝,文军,王介民,等.基于大孔径闪烁仪的半干旱区春小麦 evapotranspiration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01):123-13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