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革命下两大舆论场舆论融合的可行性探究——以“昆山反杀案”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3 10:43: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目的:“舆论场”分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从南振中察觉到“口头舆论场”的存在和它内隐的力量,到新传播革命下网络通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将它的力量释放,舆论风暴最终掀开了舆论格局新篇章。

政府管控媒体,媒体垄断信息的旧格局不复存在,大众也掌握了传播权,形成新的不同于官方舆论场且能快速聚合大量舆论的民间舆论场。

带来了主流媒体凝聚共识、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政府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新挑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笔者意在通过对“昆山反杀案”中两个舆论场互动博弈的分析,探究舆论融合的实现路径,并评判这些路径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下是否可以达成。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使用某个研究视角具体分析“昆山反杀案”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对案件分析不够客观全面、流于表面的问题。

实现舆论融合的路径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层次清晰但是具体措施不够清晰、全面、可操作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舆论场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场”的概念的奠基。

但是“两个舆论场”作为一种扎根社会现实的中国特色词语,并未引起国外学术圈的关注。

韩国学者李成贤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发表了《中韩两个舆论场的比较》,认为:同中国一样,韩国也存在“两个舆论场”,中国两个舆论场的“一体化”将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1、2022年12月至2022年2月,查找资料研究理论,搜集案例资料2、2022年2月1日至3月15日,写作毕业论文草稿3、2022年3月17日提交初稿4、2022年3月31日提交二稿5、2022年4月14日提交三稿6、2022年4月28日,完成查重、完善毕业论文系统需要提交的所有材料等撰写方案(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目前参考了22篇左右的国内外文献,以国内文献为主,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获得,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总结提炼出部分观点。

2、文本分析法:具体研究“昆山反杀案”的过程中,对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挖掘不同文本的立场、观点、价值和利益。

分析不同报道对舆论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两个舆论场带来的影响,从而研究“昆山反杀案”的两个舆论场的相互作用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以媒体为支点的三个舆论场整合探讨[J].刘九洲,付金华.新闻界.2007(01)[2] 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试述西方学者的“场”论对中国网络舆论场研究带来的启示[J].余秀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5)[3] 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J].童兵.人民论坛.2012(13)[4] “两个舆论场”若干歧义的破解[J].刘建明.中国记者.2013(01)[5] 集合传播权与谦抑性原则——解析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两个舆论场”[J].支庭荣.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6] 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J].张征,陈海峰.当代传播.2014(03)[7] 网络舆论倒逼中国改革[J].祝华新.当代传播.2011(06)[8] 舆论场交锋:博弈、冲突、互动与通融[J].袁勇.新闻爱好者.2013(08)[9] 新媒体视域下多元舆论场的博弈与融合[J].李阳.江汉论坛.2016(08)[10] “魏则西事件”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共振与互动[J].靖鸣,郭艳霞,潘宇峰. 新闻爱好者.2016(07)[11] 危机传播中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博弈——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例[D]. 解婷婷.安徽大学 2016[12] 舆论场结构演化论[J].李后强,彭剑,李贤彬.新闻界.2016(07)[13] 以议题设置推动“两个舆论场”共振——以《南方日报》九论九策报道为例[J].曾妮,姚燕永,姜玉龙.中国记者.2013(11)[14] 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看两个舆论场的打通[J].石艳红.新闻采编.2014(02)[15] 微信时代民间舆论场的建构与舆论引导策略——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过程为例[J].郭英,刘东建.新闻爱好者.2015(01)[16] 从“威权舆论”到“权威舆论”——“微时代”主流舆论的解构与重振[J].周廷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7] 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复杂性原理[J].喻国明.新闻与写作.2016(05)[18] 论潜在舆论和潜在舆论场及其引导[J].童兵,王宇.当代传播. 2016(03)[19] 论新传播革命——“新传播革命”研究之二[J].李良荣,郑雯.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4)[20] 互联网与大众政治的勃兴——“新传播革命”研究之一[J].李良荣,张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3)[21] 张淑华:《迁徙与重构:中国'舆论场'研究二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版[22] WeChat Public Opinion Field:Gener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Opinion, Y Wang,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Journal of Intelligence》,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