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液香原料数据库构建及辨识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8 09:37: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拉动了香精行业的快速发展。香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大作用,在多个领域中均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目前世界上的香料品种约6000种,而中国生产的香料只有约1000种,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不同的香精,为国内香精的发展做出贡献。当前,香精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等,通过对香精的成分等进行准确分析,以更好用于各方面的需要。

我国的香精香料的厂家很多,但是质量确实参差不齐的,因此香精香料的供给被西欧、日、美等国家垄断,虽然香料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发展缓慢,很多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需要一种方法对比判别香精香料的成分,为香精解析提供数据支持,使我国香精香料企业向中高端市场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课题拟通过应用光谱法检测来自不同厂家的9种香精,运用matlab等建立模型,了解不同香精的数字化表征及解析技术,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新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应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SVM建立分类模型,探索鉴别香精的可行性。

写作提纲:摘要;一、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内容等;二、实验准备与方法原理,包括材料与试剂、仪器设备、方法原理等;三、数据采集及处理;四、分析讨论;五、模型优化;六、结论;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常见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电子鼻与电子舌、拉曼光谱法即红外吸收光谱法等。例如党立志等设计出一种新型毛细管色谱法,通过电子装置来对流速进行控制,缩短分析时间,而且分析准确性更高。高莉等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牙膏中的二甘醇含量实施了检测,发现在0.06~1.20mg/mL范围内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Falasca等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来自新鲜浆果的水蒸馏精油, 共检测到90种成分, 并且在成熟阶段的化学成分中观察到显著的定性和定量差异, 发现单萜烯烃的含量会随着倍半萜烯的逐渐增加而降低。Welke等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测定出造成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香气成分差异的119种香气成分。而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将液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注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中实施分离,之后进入检测器中实施检测。例如康世平等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常见植物成份实施了分析,检测出了姜黄素、辣椒碱等香料。沈珺等构建了以窄孔整体柱为管柱的HPLC法,高效测定了香料中一些严禁使用的高水溶性的染料,这种方法也能用于对香料中的偶氮染料进行检测。紫外吸收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在不同波长范围内产生的吸光度来进行物质成分、结构的分析。例如陈敏等人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了茴香醇和茴香酸这两种香料的含量。还有电子鼻与电子舌是通过模仿动物嗅觉和人类味觉机理研制出的检测设备,例如黄永强等通过电子鼻将苹果香精、乙酸乙酯、芳樟醇进行判别,判断正确率高达97%。Rudnitskaya等利用电子舌对多种不同年份和种类的葡萄酒进行了酒龄预测,研究发现电子舌的数据在预测酒龄方面更加精确。其次拉曼光谱法也是检测香精香料常见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样品的拉曼峰的位置强度等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例如倪伟全等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结合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测定了辣椒粉、辣椒油、豆瓣酱中的违禁成分罗丹明B,操作方便,效率高。红外吸收光谱法是根据物质红外吸收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例如石磊等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测定不同食用植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快速分析植物油中的有害物质。

气相色谱法灵活高效快速,由于大部分香精都具有挥发性,因此气相色谱法为主要的检测手段,在检测中有重要地位。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的热稳定性和挥发性的要求不高,在室温下就可进行分析,但若液体粘度较大,则分析时间会被拖长。而电子鼻与电子舌不同于色谱等仪器,测出的是样品整体的气味信息,而不是其中某种成分的定性定量结果,但它对气味的敏感性强,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在食品、医药、环境等检测应用广泛。拉曼光谱法是比较新型的检测方法,起步较晚,但是操作简便快速,样品不需要前处理,且无损伤,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吸光度测量误差较大,因此更多的应用于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4月完成论文草稿及初稿;

2022年5月开始论文中期的修改检查工作;

2022年6月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金其璋. 再谈天然食品香精[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8, (1):76-81.

(2)徐美月. 糖果中食品香精的应用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 (15):133.

(3)田红玉, 陈海涛, 孙宝国. 食品香料香精发展趋势[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 第36卷(2):1-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