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8 09:01: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由于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其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更多产生的是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多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是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有1、盈余管理的概念、特性;2、盈余管理的动因;3、盈余管理的手段;4、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该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且在盈余管理研究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时,应立足国情,正确认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治理层面上提出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国内学者没有照搬西方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模式,而是一切从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存在一般独大,报酬契约不合理,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相背离等现状,从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和防范措施三方面进行研究。张春明(2007)认为会计盈余是评价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在显性报酬与隐性报酬的利益推动下,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度分析》(张春明 2007)认为现行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理论,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这样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袁细寿 2007)认为企业管理层会利用会计准则提供给他们的选择机会进行盈余管理,所以要完善目前的会计准则,建立起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改革现有的准则制度程序。

国外:国外学者从动机研究、盈余管理与内幕交易的研究以及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三方面进行研究。Mir Zaman(2003)研究了与内幕交易相关的内幕交易类型,并通过应计项目这个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当公司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时买入的内幕交易相对于卖出的内幕交易次数减少,并且公司的规模与应计项目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初步确定选题;

2022年12月:在教师指导下最终确定论文选题;

2022年1月:在广泛搜集资料并精心阅读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022年2月-3月:在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实习,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2022年4月:完成初稿,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配合学校进行中期检查;

2022年5月:反复修改论文,按学校统一的规范性要求最终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高红玫.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和防范措施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09):45-47.

[2]汪明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136-137.

[3]申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309.

[4]陈若冰.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案例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5]许成星.现行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