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证券业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而实行的利润操纵行为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通过利润操纵提供的被歪曲的、被包装的财务信息,它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危及债权人的资金安全,激化社会矛盾。本文就此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也能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提供一些借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针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就如何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适宜的会计环境提出相关的意见。首先阐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成因以及进行利润操纵的危害。其次,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传统利润操纵手段的冲击,包括:压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选择空间,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遏制,对上市公司通过#8220;挂账#8221;进行利润操纵的遏制,对通过地方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的遏制,对企业通过合并和合并报表操纵利润的遏制等。最后,提出避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对策,主要围绕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增加公司违规成本,加强会计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国内会计界有着相当多的文献。他们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产生的成因及其危害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就此给出许多较有成效的意见。例如:崔雅倩(2014)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的特点的分析,明确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目的,指出了盈余管理利润操纵与利润操纵之间的区别,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留下的空间,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马玉婷(2014)在财经界杂志上,对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进行了和操纵方法进行了剖析,并就规范市场运作,加大惩罚力度,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对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对利润操纵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抑制利润操纵现象。胡燕云(2014)等人在科技创业月刊上,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信号分析出发,揭示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对现金流信号,应收账款信号以及存货信号这三大信号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明确了可能产生利润虚增的来源,对此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国外:在国外,对此课题的研究较早。一些著名的学者如Fields, M.A.、Keys, P.Y研究了利润操纵的动机,他们用实证数据检验了利润操纵的存在性以及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由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教授创立的内部人控制理论认为:内部人控制作为从前的国有企业经理或厂长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内生现象,内部人控制中存在着可钻的空子时,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2022.1 确定选题、收集相应的资料,写出并提交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1-2022.2继续收集与论题相关的资料及其参考文献,并列出相应的提纲。
第三阶段:2022.2-2022.4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实习的经历完成论文初稿,并对论文进行修改。
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崔雅倩,蒙春花.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的特点分析[J]. 商,2014,(03):29.
[3] 马玉婷. 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方法及治理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4,(10):130-13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