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化技术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在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完善内部控制度体系建设成为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鉴于上述背景,我选择该论文题目。通过介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分析二者间的关系,探索内控在现代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和内部控制审计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得出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结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探讨,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目的、内容及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评等相关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对我国及其国外的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再次,对2013年及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对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哪些弊端?2、如何通过审计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在内部控制披露方面,Heather M.Hermanson (2000)对九类财务报告使用者发放了调查问卷以分析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内部控制调查报告是否有用;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是否影响决策;增加内部控制管理报告能否改善财务报告;此外,文章检验了调查问卷的回答会不会因为内控的定义和报告使用者的不同而不同。 结果表明财务报告使用者一致认为内部控制是重要的、自愿的内部控制报告会改善内部控制并且为决策提供了增量信息;强制的内部控制披露也有助于改善内部控制,但是对决策没有价值;在使用广义的内部控制定义时,被调查者强烈认为内部控制报告能改善内部控制并且更好的表明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与个人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师相比,企业的管理层更加不认同内部控制报告的价值。
2、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研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有一下特征:发展较快,组织变革迅速,财务风险较高,内部控制资源少。
3、谢晓燕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自评发表审计意见。文章分析了整合审计,明确了内控审计目标。文章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有效性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则是合法性和公允性审计。但它们都致力于提高报表的质量和可信赖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0日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选题;
2. 2022年12月31日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 2022年1月至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水平和状况,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Heather M Hermanson,2000,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 Horizons No3 September 2000 PP.325-341
[2].Andrew J.Leone,2007,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A discussion of Ashbaugh,Collins,and Kinney(2007)and Doyle,gen,and McVay(2007),Journal of Accouting and Ecomics.elsevier.corn/locate/jae
[3].谢晓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构建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实现机制[D].博士论文.20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