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总数不断提高,社会养老问题也时刻影响着管理层的整体决策。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为实现老有所养的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原先的投资渠道受限,导致养老金收益率长期低于通胀率,未能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解决养老金投资营运问题,实现中国养老基金收支长期平衡,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
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必定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支出,也会为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够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于是养老金入市成为不二之选。养老金入市是为了更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但是一旦入市就存在风险,因而完善对于养老金的会计制度及时反映养老金金的价值变化并进行会计监控就显得尤为必要。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借鉴西方企业养老金的研究成果,对企业养老金的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寻求解决养老金筹资投资营运以及管理问题。结合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情况来探讨我国企业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会计处理方法。
研究内容:
一、关于养老金制度的理论:养老金制度的发生、发展以及变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于养老金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早,国际上的养老金会计已经形成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系统计量养老金成本,以精算师为依据、并将养老金资产、负债和精算损益进行合理记录和充分披露的一套较为完善的养老金会计核算体系。Thomas H. Beechy(2009)在文章中提出并讨论了准则制定者在制定新的养老金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反映假设变动的影响,如何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养老金费用,如何协调会计师和精算师处理方法的差异。
我国对于养老金问题研究较国外晚,吴祥云(2001)提出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防范机制,对财务失衡进行及时观测、控制和调整,确保养老金的安全。田月红,赵湘莲(2016)运用随机精算预测模型得出推迟退休年龄有利于从增收减支两方面缓解基础养老金的收支失衡问题、降低养老金出现缺口的可能性。聂丽萍(2017)认为应在精算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年龄成本法来构建精算模型,证明养老金运用精算公平原则,不仅能够降低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应计负债,而且其偿付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虽然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发展不够完善,而且一些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导致了一些不良问题的持续存在。然而许多学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深入研究养老金财务与会计问题以期改善目前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完善我国养老金制度。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并在前期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广泛搜集与本选题相关关的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做好前期准备;
3.2022年1月-2月:完成初稿,配合老师进行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吴祥云. 养老金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
[2]聂丽萍.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2017,(23):60-61.
[3]时薛原. 企业养老金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