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股权激励是一种能够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方式,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应用股权激励政策。近几年,上市公司停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案例也频繁出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激励模式的选择、股票来源、业绩指标的选取等。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股权激励模式也成为上市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绿地控股集团是2015年的上市公司,在房地产行业及整个经济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以绿地控股集团为例探讨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从微观实体观察整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的效率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股权激励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1)股权激励的概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股权激励设计与实施,学术界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曹军(2013)认为股权激励的对象可以是公司经理人等高管也可以是核心员工甚至是普通员工。但是不同的激励方式的基本特点有所不同。其中根据激励标的物的不同将股权激励方式区分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进一步,Bryan et al.(2000)认为风险承担机制、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激励与惩罚的对称性是两种不同股权激励方式最本质的区别。因此,肖淑芳等(2017)认为股票期权更适合于经理人等高管。而对于核心员工的激励更倾向于选择股票期权。在冀晓娜(2013)看来,影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关键因素包括企业性质和行业特点、推动主体和股权结构和生命周期和经营状况等。Smith and Swan (2008)研究了1993至2002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将公司业绩用总资产收益率来代替,经过研究发现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张红杰(2017)认为股权激励在实施中,会受到股票市场以及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使股权激励的效应最大化。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年10月1日-2022年11月10日 ,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22年11月11日-2022年11月30日 ,撰写并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8日,完成论文初稿,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肖淑芳,石琦,王婷,易肃.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选择偏好--基于激励对象视角的研究[J]. 会计研究,2016,(06):55-62.
[2]王婷.高管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关系的实证研究[J]. 财会月刊,2011,(20):3-6.,2017,(02):133-134.
[3].李萌萌.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基于康得新公司的案例分析[J]. 知识经济,2017,(02):133-13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