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26 09:19: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环境风险,如何在工业园区层面有效的降低环境风险源带来的风险成为了工业园区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关键问题。伴随着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风险评估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环境风险防范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我国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已取得成果,但突发环境事件仍无法完全杜绝,特别在企业安全事故、排污等方面引发事故比重大,因此,加大对于工业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力度迫在眉睫,开展工业企业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与制度,从而构建切实有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将“突发环境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1]。不过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发展晚,评价技术单一,存在机理不明确及基础资料缺失等相关问题,并且还缺少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方法来规范管理。因此,如何在工业园区层面有效的降低环境风险已成为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亟待出台相关工业园区风险评估的指南,为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提供方法依据,指导各省市级开展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从而提高工业园区风险评估工作水平。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明确了应急方案的概念和管控原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国内外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分析现有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方法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工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预测、污染防治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建等,为制定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方法提供借鉴;

2)以苏州市某工业园区为例,深入探讨提高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方法适用性、准确性的方法,完善我国在工业园区层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工作,在风险源识别、受体易损性评估、环境风险表征、风险应急控制决策以及风险事故损失后评估等方面构建环境风险评价全过程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选择部分有代表意义的工业园区,围绕环境风险源强度、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环境风险防护与应急能力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和风险指数法量化方法,对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定位。从而进行总结梳理,发现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的不足及需完善的部分,强化方法的确定性,所做出的研究可为各省、市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目前我国亟待出台工业园区风险评估相关指南,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不同园区中。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或国际已颁布的有关环境、安全的标准,采用通用的评价模式或者引进一些先进的的技术设施的模式。严格控制技术设施运行时危害物质的释放量,保证将区域内社会的环境健康危害风险降到国家允许和公众认可的标准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2]《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0)

[3]U S NAS.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managing the process[R]. Washington D C, 19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