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地区城商行跨区经营与绩效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3 09:46: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意义:

在国有大型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之后,作为商业银行中第三梯队的城商行,往往给人以短小精悍的感觉,但近年来,我国城商行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银监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4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138.3万亿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3.1万亿元,总资产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为9.4%。而在200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不过1.46万亿元。城商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城商行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人不得不重视。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多是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其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鲜少研究绩效作用机制对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反作用影响,据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就长三角地区城商行跨区经营与其绩效的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绩效作用机制对其跨区经营的动态影响,以期为未来的城商行跨区经营提供相关的发展思路,因此具有实际意义。

2.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国内:当前,学者已经对银行绩效与区域发展、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选取方法、指标选取标准的不同,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王秋娜(2008)运用DEA三阶段方法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在入世过渡期(2001~2006 年)的效率,发现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效率值。蔡允革、张晓艳(2008)利用2001~2006 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证明了区域经济因素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性水平的影响显著,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经营绩效好的银行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原区域和长江中游区域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迟国泰、芦丹、孙秀峰(2007)考虑到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首次引入城市差异系数这个概念,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创新,建立了基于TOPSIS 方法的城市差异系数折算模型,使小样本下城市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具有可比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孙启伟、刘天威(2009)以沪深两市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选择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就跨区域经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钱乐乐(2010)发现设立的分(支)行数量与其总资产呈显著相关性,而与盈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相关。异地城市商业银行青睐的重要因素主要有被投资城市制度相似性、所属区域位置、开放程度,而与城市自身制度状况和成长性无显著联系。刘珂(2011)主要就小银行优势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小银行优势假说的相关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不明显。国外以及参考文献见最后一页

3. 应用前景

2006年城商行跨省设立异地支行拉开帷幕,并于2010年出现了集体快速扩张的局面。2010年的数据显示,当年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含筹建),其扩张速度让人瞠目。在盲目的扩张的同时,城商行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却引来监管部门的担忧。在高层的干预下,一再提速的城商行异地扩张出现了急刹车,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特别是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就基本处于暂缓的状态。本课题所研究的绩效对城商行的动态影响对于城商行的未来跨区经营选择战略具有实际意义,针对性强,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目标:

本课题以长三角城商行跨区经营为立足点,寻找跨区经营与绩效的双向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的城商行跨区经营提供相关的发展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实证研究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 以长三角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就长三角地区城商行跨区经营与其绩效的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绩效作用机制对其跨区经营的动态影响,打破以往单向研究城商行对绩效的影响。

2. 得到一个新颖的绩效对跨区经营选择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3年12月-2014年1月,进行资料的搜集和选取工作,并进行文献的归纳和思路的梳理。

2.2014年1月-2014年2月,进行初稿的写作工作,并不断进行资料的补充和分析,力求内容的充实和前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