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的发生原因、机制与现状调查开题报告

 2023-02-19 20:29: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鸡脂肪肝一般指禽脂肪肝综合征,或称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通常是由高能低蛋白日粮引起的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家禽营养代谢性疾病。

该病于1953年前后在美国发生,1956年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首次报道为脂肪肝综合征(FLS)。

由于该病经常伴有肝出血,在1972年由Wilford等人将其改名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旨在综合最近对蛋鸡脂肪肝的研究数据,提出现下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总结已成熟的治疗方式,探究脂肪肝的致病机制。

本课题综合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肉鸡肝脏脂代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1)微生物,如益生菌,在肠道中可以起到对肠道的保护,调节作用,探究益生菌对肠道脂质吸收,和对肝脏脂代谢的积极影响,对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调整作用。分析鸡的肠道脂类吸收情况,研究益生菌在肠道中对脂类物质的吸收起到的作用,研究肠道益生菌对鸡肝脏脂代谢的影响。研究益生菌在鸡脂代谢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对鸡的脂代谢以及鸡的肠道肝脏生理有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对益生菌在鸡肠道内产生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通过益生菌添加剂调节禽类脂代谢做铺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脂肪肝综合征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体系中禽类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应激是诱发鸡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应激情况下,鸡的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被激活,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长期的慢性应激会促使甘油三酯在肝脏中沉积,进而诱发肝脏脂肪变性,严重影响了鸡的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目前关于应激情况下鸡肝脏脂肪酸代谢紊乱的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使用皮质酮处理模拟慢性应激,诱导鸡脂肪肝的发生。

对鸡可以通过连续皮下注射皮质酮(皮质酮先溶于酒精,再用生理盐水稀释,酒精浓度约15%),诱导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且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建立皮质酮诱导的鸡脂肪肝模型。其在临床诊断中,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的肝脏湿重或油红染色显示30%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即可称为脂肪肝。

或者通过饲喂高能低蛋白饲料诱导实验对象发生脂肪沉积,构建饮食诱导的禽脂肪肝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对人体的肠道和肝脏脂质吸收代谢研究比较多,比较深入,对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对鸡等禽类的肠道生理,以及禽类的肝脏脂代谢文献大量参考哺乳动物的研究文献。

较为全面的综合近五年关于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研究进展,以及现在对禽脂肪肝综合征的常见治疗方案。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整合近五年关于禽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专业文献,使用多种辅助软件分析文献中的数据,以及研究思路。最后得出分析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