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
猫传染性腹膜炎( 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死亡率达 95 以上。猫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广泛,不同年龄的猫均可感染[1],但老龄猫和 2 岁以内的猫发病率较高,纯种猫发病率高于一般品种的家猫,尤其常发于群聚饲养的猫群。一般经口鼻感染,常由带毒猫从排泄的粪便中将病毒传染给同居的猫,少数可经寝具、食皿、衣服、昆虫或人等途径传播,带毒猫可通过胎盘直接把病毒传染给仔猫。该病最早发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有关该病的治疗和预防目前仍未解决。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筛选收集216例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品种,以及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等),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及常见诊断技术。探讨生前FIP最佳诊断指标。为疑似FIP患畜诊断方式提供依据,给临床兽医师提供参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对象:本实验在知网上收集我国六个地区的216份FIP阳性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北京市芭比堂连锁动物医院146例、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院61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例、江苏2例、广西1例、贵州1例。
2.病例纳入标准:
4. 研究创新点
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日,武汉研究所石开丽有关猫冠状病毒的研究引起了大众讨论。然而目前,国外对猫冠状病毒(Fcov)引起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多,国内相关研究较少。而有关FIP的诊断,通常只有在 FIP 阳性猫死亡后,才能作出 FIP 的确诊。FIP 阳性猫的死后诊断通常依赖于组织学检查和病毒抗原检测。相比之下,FIP 阳性猫的无创生前诊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非渗出型 FIP。知网上有关FIP的病例量有限,病例统计分析基本没有。因此,分析统计一定量FIP病例资料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及常见诊断技术。可以为疑似FIP患畜诊断方式提供依据,给临床兽医师提供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第一步:阅读猫传染性腹膜炎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第二步:收集大量的FIP阳性病例,并按纳入标准筛选(预计150例以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