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快速路将长短距离、快慢速度交通分离出来,提高地面交通效率,降低出行时耗,客观上形成快速大容量的交通走廊,满足城市内部中长距离机动车交通、对外交通之需求。
但是城市快速路的上下匝道交织区处经常会存在瓶颈或拥堵,车辆在上下匝道处驶入或驶出快速路时需要在交织区内部完成换道操作,这会影响快速路通行效率,严重时会造成拥堵。
然而近年来兴起的智能网联车辆技术为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拥堵特性分析分析所研究快速路交织区路段的拥堵机理,确定影响拥堵的关键因素。
如何找到不同城市的快速路交织区拥堵中存在的共性,并准确分析本次课题中所研究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的特殊性是本次研究的难点。
(2)智能网联车队编队方案针对上述影响快速路交织区路段拥堵形成的关键因素,制定多组智能网联车辆编队方案并进行比选与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贺正冰等(2014)[2]提出了对应于区域路网的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结果表明北京市快速环路具有匝道密度大、车道多、拥堵发生频率高等复杂特征。
早期交通流理论研究以基本图论方法为代表,将交通流分为自由流、稳定流 、拥堵流3个状态[3]。
构造北京市快速环路的宏观基本图,并分析其特性,可有效地丰富现有宏观基本图的实证结果。
4. 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调查和数据采集针对早晚高峰城市快速路拥堵现象,选取特定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路段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此快速路路段的几何特征,拥堵时段交通流参数,并分析时空特性。
查阅与快速路拥堵形成、演变和消散相关的文献,理解快速路拥堵特性。
查阅与智能网联车辆车队相关的文献,调研智能网联车队特性,以及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5. 工作计划
周次 工作内容 检查内容 备注1 按指导教师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完成翻译工作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检查英文翻译;检查开题报告,指导论文框架搭建 2~3 理解拥堵形成机理以及智能网联车辆车队的影响 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5 完成所研交织区路段拥堵时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检查数据详实与否 6~7 完成拥堵特性分析和智能网联车队编队方案 检查分析结果和方案 8~9 完成智能网联车队仿真工作 检查仿真过程和结果 10 完成论文初稿 检查论文初稿质量 11~12 反复修改、完善论文 检查毕业论文质量 13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 进行答辩 14 规范化检查、评定成绩 评定成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