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贯穿21世纪的基本国情,是受人均寿命增加、人口生育率下滑的双重影响,而使得年长人口数呈增加趋势、年轻人口数呈减少趋势,进而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具有更高比重。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同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升了5.4个百分点,呈现老龄化进程加速、程度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总体特征。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加约1000万人,总量将突破3亿人,交通建成环境的适老化水平将面临严峻考验。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面临着诸多不便:如出行道路拥堵、安全性低、智能设备操作困难、公共设施的使用不便利等。而绿色交通服务设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加之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不得不让我们更加关注城市绿色交通设施适老性设计。因此本文将力求在现阶段及以后能够给予老年群体一个更加便捷、舒适及老年功能性更全面的空间,充分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关爱。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老年人交通出行主要借助于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及步行等绿色交通设施,因此本课题拟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绿色交通适老性评价展开研究。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老龄化现状及交通需求特征展开调查研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交通调查方法手段对中国老年人交通需求特征展开调查,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绿色交通服务设施的适老性进行评价;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公共交通空间方面,国外学者主要从TOD(以公共交通导向式发展)、城市轨道站点等热点方面进行研究。
在TOD(以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方面: Handy(2005)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考虑,探讨该交通种类与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
例如,交通的形式往往伴随土地开发是高密度或低密度,而交通设施会使城市紧凑[1]。
4. 研究方案
第一、方案设计:通过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中国老龄化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将老年人的交通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多渠道选取老年人群体,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调查等多手段展开老年人交通需求调查,运用统计学手段全面分析老年人日常出行具体的各类特征,重点分析对绿色交通的需求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撑。
选取绿色交通设施的适老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对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有关的准则层要素(安全性评价、方便性评价、舒适性评价)、评价指标层要素(过街可视性、机非隔离设施、夜间照明、慢行路面铺装质量和无障碍设施完善度、自行车停靠点配备、慢行交通与公交接驳便捷程度、休憩设施、公厕服务水平和标识系统完善度等)进行现场调研,以问卷与实测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进行评价分析。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检索与阅读老龄化背景下绿色交通设施适老性评价及规划对策研究课题相关的专业文献; 第二周:撰写文献综述,按指导教师要求提交开题报告并做相应修改完善工作;第三周:按指导教师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及时完成翻译工作并上传毕设系统;第四周:根据开题报告相应内容完成论文详细写作精细到二级目录的提纲的撰写;第五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交通调查方法手段,对中国老龄化现状及交通需求特征展开调查研究;构建科学的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绿色交通服务设施的适老性进行评价。
第六周:开始着手撰写毕业论文《绿色交通服务设施的适老性评价》初稿;第七周:完成中期检查;第八周:修改论文初稿,反复修改、完善论文;第九周: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