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下,对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已经全面而又深入的融入了国际生产网络,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并在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根据过往经验和研究,汇率的波动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对外贸易,因此汇率对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汇率制度对微观主体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汇率贬值将会降低本国出口品的价格,从而有利于增加对外出口贸易量。因此过往的研究往往是从汇率贬值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考虑汇率对不同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的影响来丰富汇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和理论。严喆(2019)提到在Marshall-Lerner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一国汇率变动对该国进出口存在显著影响,从而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胡颖尧(1996)基于我国1989-1994年间的季度数据,发现人民币贬值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且J曲线效应大约存在1个季度的滞后期,一次贬值促进出口的作用可持续半年,这是由于生产调整和认识滞后的影响,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滞后。讨论了人民币贬值作用到实际出口贸易的时滞,启示了在利用汇率调整出口贸易时需要考虑的时滞情况。戴翔和张二震(2011)利用2007-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经验估计发现汇率波动对出口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提出了要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健康的环境。较大的汇率波动不仅对本国的出口贸易对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戴翔和张二震(2014)利用1994-2013年中国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服务出口增长具有显著负面的滞后影响并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新型服务贸易部门出口增长影响,超过对传统部门出口增长影响。这表明汇率的波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差别的,汇率波动对新型行业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王宇哲和张明(2014)在考虑了汇率传递效应与进口国收入变动之后,提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仍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即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存在抑制作用。甘星和印赟(2016)以1994—2015年为样本区间,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汇率变动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经济体不同发展阶段影响作用有差异。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在引入全球价值链的情况下,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量增加值的影响,通过构建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得出汇率波动如何对中国出口贸易量进行影响。研究这种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对汇率变动后贸易效应的影响,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阅读相关的文献从而对所研究课题具有更深的理解;
2.实证研究法: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来得出变量之间关系;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基础条件:
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同时,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了大学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初步具备了查阅相关中外文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料室与实验室在论文研究写作期间对毕业生全天开放,为完成论文提供必要的保障。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