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现代都市地铁交汇站商业的业态进行分析,根据本科阶段所学习有关零售、流通等知识研究大城市的业态模式。
探究大都市地铁交汇站发展历史、现状及对未来的前景做出评价与判断。
一方面检验自己本科阶段所学以应用于实际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为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给予参考与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现代都市地铁交汇站商业的业态。
关键问题:针对都市地铁交汇站人流量大的地方的业态种类,商品分类,餐饮 服务的类型等。
写作提纲: 对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市地铁交汇站的业态进行陈述 分析业态形成的原因,研究适合发展的业态类型以及商业店铺的种类 总结各个大城市的共同与不同点,特点与共性,为发展中城市在建造地铁交汇站提供建议及指导性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都市地铁商业业态主要以零售,餐饮,服务类业态为主。
相对欧美国家地区大的状况,我国地铁发展较为发达,对于日本来说发展较为落后。
国外都市地铁商业业态(以日本为例),由于日本生活节奏快,所以日本都市地铁大多以餐饮为主,零售业态相对少一些,但也不乏一些化妆品,鞋类,电子产品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文献资料针对我国大城市都市地铁发展状况作出总结,为发展中城市提供参考。
撰写方案: 一、针对我国大城市都市地铁商业业态进行分析 二、分析差异,对比不同,阐述原因 三、作出总结,提出对发展中城市建设都市地铁商业业态建议
5. 参考文献
[1]宋平,陈彩燕,邱实.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旗舰型商业业态规划探析[J]. 商业时代,2014,(16):19-20. [2]邱实,徐立奇,张远飞,刘沛琳,宋平,杨琦峰.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经营模式及选择策略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02):81-86. [3]田勇,陈彩燕,张远飞,王朝晖,宋平,杨琦峰. 城市轨道交通商业业态配置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02):45-48. [4]蒋蓉,陈乃志. 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可开发商业空间研究--以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为例[J]. 四川建筑,2006,(06):11-12 16. [5]方向阳,陈忠暖. 广州地铁沿线零售商业形态与空间分布探讨[J]. 人文地理,2004,(06):11-16. [6]林耿,张小英,马扬艳. 广州市地铁开发对沿线商业业态空间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2008,(06):104-111. [7]韩凝春. 国际城市地铁商业开发借鉴与研究[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20-23. [8]王璇,束昱. 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J]. 地下空间,1998,(S1):387-390 394-453 456. [9]姜 民 宗 汇. 日本交通枢纽商业方兴未艾[N]. 中国商报,2004-12-03. [10]张琦. 新加坡地铁站体的综合开发[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02):65-67. [11]毕斗斗,方远平. 国际大都市地铁沿线商业开发的经验及其启示[J]. 特区经济,2009,(07):100-101. [12]王先庆. 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地铁商业发展研究[J]. 城市观察,2012,(05):5-23 [13]王宇渠,陈忠暖,黄晓冰,林齐根. 地铁流动性与站点商圈商业集聚规模耦合关系研究--基于广州15个地铁站点的数据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05):134-139. [14]高志洋. 广州地铁三号线商业业态的构成及其类型特征[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8):86-87 [15]A TOD planning model to review th e regulation of allowable development densities around subway stations. Lin J J,Gau C C. Land Use Policy . 20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