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学术价值:为产业集聚对水环境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
当前学者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产业集聚或环境污染等大方面上,涉及到产业集聚与水环境质量的研究相对零散且将二者联系探讨的文章较少且缺乏相互佐证的结果,多数学者在考察产业集聚对水污染的效应时并没有把注意力完全从废水排放转移到水质指标上来, 更未能考虑到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污染程度的影响差异。
本文将从产业集聚不同类型对水环境影响程度出发,探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并探寻其影响机理,以期能为产业集聚对水环境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并期能够佐证已有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一)引言:阐述当前中国产业集聚和水环境的大背景及文章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分析当前学者对产业集聚如何影响水环境的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哪些方面,本文的实证分析可弥补当前研究的哪些空白或为已有研究增加实证论据;具体来看分为以下几个内容,1.关于产业集聚的文献研究;2.关于水环境质量的文献研究;3.关于产业集聚与水环境质量相关性的文献研究;4.对于已有研究的文献评述。(三)理论分析: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产业集聚对水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及相应的政策优化研究,具体来看:1.探讨产业集聚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2.探讨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波特假说、污染天堂假说(污染避难所假说)、EKC等;探究多样化集聚度量指标和专业化集聚的度量指标及两者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到水环境,二者影响水环境的异质性;(四)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县域面板数据来对前文的理论分析做相关性检验,具体来看:1.构建产业集聚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实证模型,2.通过中经网、国研网等收集相应数据,产业集聚相关数据(粮食总产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二产从业人员、三产从业人员、县域出口额等)及水质数据(水质类别、CODMn、NH3N、DO、PH等),3.采用Stata16.0进行数据处理,对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产业集聚是否有助于水环境改善,若有影响其影响的具体路径与机制如何,对当前的政策其实参考价值。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探究产业集聚对水环境的影响途径与作用机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陈建军、胡晨光(2008)分析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间的数据发现产业既定的空间集聚所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区域内居民水平和技术水平,而当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传统产业会向区外转移;袁海红、张华、曾洪勇(2014)选用DO指数测度北京市企业发现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其集聚程度越高,重污染行业的分散程度最大,且随着时间发展,多数行业的空间模式会趋于稳定,集聚效应逐渐削弱;邵朝对、苏丹妮(2019)认为需求主导的市场短缺并不会改变工业企业的聚集倾向,而更多地受到地方政府竞争和循环累积效应影响;方敏、杨胜刚、周建军、雷雨亮(2019)认为产业多元化聚集与专业化聚集此消彼长,当前大城市能更多的从产业多元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益,而中小城市更多的依靠专业化集聚。
二、关于水环境质量的文献综述李忠武、赵新娜等(2013)在洞庭湖水质分析后发现三峡工程的运行对于洞庭湖水域污染格局产生影响,局部污染区域发生转移;张晓(2014)通过研究我国地表水污染历史变动趋势得出我国水污染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污染速度与同期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持平且严重危及了我国居民饮用水安全;李洪庆、刘黎明等(2018)验证了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后发现农业景观格局优化模式能有效提升水环境整体质量,对于高集约化农业区当因地制宜地推行农业景观格局优化;邓宗兵、苏聪文、宗树伟、宋鑫杰(2019)测度分析了31个省市区的水生态评价指标发现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利用效率在不同维度间的建设水平差异显著且无缩小趋势;王建革(2020)提出恢复小圩田和水道的传统结构、创留淤生境等古代水利治理方式实现湖泊的自净。
三、关于产业集聚与水环境质量相关性的文献综述Pandey(2015)分别就孟加拉加济布尔城市群和印度兰契城市群的工业用地与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加以讨论, 结果显示工业用地的大量扩张导致了当地水质的恶化;杨帆、周沂、贺灿飞等(2016)从产业层面着手讨论产业集聚对工业排放的影响, 却未发现产业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显著作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11日----2022年01月25日——数据搜集、自学Stata并进行数据处理;
3. 2022年01月25日----2022年02月25日-----完成初稿及修改工作;
5. 参考文献
[1]陈建军,胡晨光.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8,(06):68-83.
[2]李忠武,赵新娜,谢更新,袁敏,姜燕松. 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特征的影响[J]. 地理研究,2013,32(11):2021-2030.
[3]袁海红,张华,曾洪勇. 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4,(09):38-5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