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学术价值 为解释环境规制(以跨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大方面上,针对到跨界流域生态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尚未由结论佐证。现有的研究多采用省市级别的数据,本文收集了更加微观的县级数据。在扩大数据样本量的同时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能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佐证已有研究。 二、应用价值 为协同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指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这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是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转变成为中高收入国家,随之而来的还有人口红利丧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应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因此,采取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改善环境的同时,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具有现实意义。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一)引言:阐述当前中国环境规制(以跨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背景以及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当前学者对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已有研究,总结当前研究多集中在环境规制的哪些方面,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弥补当前研究的哪些空白或为已有研究提供哪些实证论据或对政府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具体看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1、关于环境规制的文献研究;2、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研究;3、关于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的文献研究;4、文献述评。 (三)理论分析: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重点以跨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来看:1、探讨环境规制的概念、特征及类型(以跨界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2、试图寻找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波特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库兹涅茨曲线等;3、分析环境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重点的产业结构升级包括高度化和合理化。 (四)实证分析:1、构建一个环境规制(以跨界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模型;2、通过中经网、国研网等收集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水质数据(水质类别、CODMn、NH3N、DO、PH)以及与各地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经济数据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运用Stata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检验环境规制(以跨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和合理化升级之间的相关性。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意义:1、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影响;2、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机制是什么;3、对于实际有何应用价值,为政府提供政策指引。 二、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研究 (二)运营理论和实验的研究结果对当下的生态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体系分析。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环境规制的文献研究 由“波特假说”可知,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激发企业创新行为,由此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抵消由环境保护引致的遵循成本并且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生产要素和资源由低生产率部门转移至高生产率 部门,高生产率部门获得发展先机,低生产率部门逐渐淘汰并退出市场,最终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Ngai and Pissarides,2007;何德旭、姚战琪,2008;原毅军、谢荣辉,2014)。而政府不断提高 环境规制强度将有效推动企业形成比较优势,企业绩效提升,创新投入增加进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傅京燕、李丽莎,2010;张成等,2011),促进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转变。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库兹涅茨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过程,总量增长引起部门结构变化;二是以罗斯托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部门结构变动推动总量增长。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刘伟等(2002) 采用生产函数法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大;吴风庆(2004) 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朱慧明等(2003) 采 用 格 兰 杰 因 果 检 验 分 析 我国 产 业 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蒋振声等(2002) 采用协整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而经济总量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不显著;徐冬林( 2004 )采用Chenery 模型分析人均收入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需求结变化带动了产业结构变化;刘志彪(2002)等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值、Moore结构变化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些研究对于认识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少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角度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主导转变。为此,本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指标,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三、关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研究 Grossmanamp;Krueger(199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Panayotou(1993)将这种倒“U”型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了对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依据结论不同可以归纳为“双赢论”、“不利论”与“综合论”。“双赢论”以波特假说为基础,范丹、孙晓婷(2020)认为采取严格、合理的环境规制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最终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不利论”则完全相反,Baumol W J.(1988)认为环境规制将使得处理污染的成本内部化,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对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会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综合论”实际上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环境规制理论上的延伸,于斌斌、金刚和程中华(2019)认为环境规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结果不仅会受许多客观的外部特征,如企业性质、所处区位、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的干扰,而且也与许多经济主体的行为,如环境规制的手段、企业主观经营决策等有很大关系,任何主观以及客观的因素都可能使得环境规制的效果偏离原本应有的路径。 四、文献评述 总体来看,当前研究围绕相关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在研究的方向及空间性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当前学者的研究鲜有涉及跨流域生态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次,当前研究成果主要采用更为宏观的省级数据,较少采用更加微观的县级数据。鉴于此,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升级的高度化、合理化与跨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指标出发,构建两者之间的数据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为此前学者的研究结果提供数据支撑,为当前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指导。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Porter M E,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8. [2]Baumol W J.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Lanjouw J O, Mody A.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Technology[J].Research Policy,1996,25(4):549-571. [4]黄德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06(3):100-106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