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30: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现实意义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对解决我国农村多维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互联网在脱贫方面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后扶贫时代健康贫困、保险贫困和教育贫困等非收入性贫困问题,有助于弥补当前农村脱贫方面的不足。其次,针对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特征,互联网应用能够平衡贫困维度以及贫困深浅程度减少脱贫效果不稳定以及返贫的可能性。最后,就互联网应用本身而言,我国的互联网普及处于全面发展阶段,通过互联网与多维贫困的结合例如:互联网数字金融、数字技术信贷可获得性的研究等有利于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

2.理论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2021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是,中国的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后,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相对贫困还将一直存在。农村地区一直是低收入人口相对较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因此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任务也将从单维的经济绝对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深入普及的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了影响农户家庭生活与生产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应对多维贫困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多维贫困的特征、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视角、互联网与多维贫困研究的结合进行梳理,说明互联网使用对多维贫困具有积极影响。而互联网使用对多维贫困影响研究仍需深入发展,使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实需要,在多维贫困治理过程中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农村互联网发展提供保障。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立足于我国农村现状以及转型时期相对贫困的特征,对农户多维贫困测度的维度和指标选取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深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多维贫困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全国)、中观层面(省、市、地区)、微观层面(贫困群体)研究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多维贫困状况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指出了仅用收入来衡量相对贫困的局限性。周冬研究表明,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互联网,可以促使非农就业且就业方式丰富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源途径,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刘传明和马明山通过双重差分(DID)方法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曹玉平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显著提高空间、经济集聚程度。Litan 和 Rivlin认为以大规模宽带接入为代表的互联网普及在加速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有很多关于互联网普及和多维贫困的研究成果,这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和探索思路。但是,目前针对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多维贫困的研究有限,因此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就显得较为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9.15-11.10———整理资料、阅读、数据收集、整合内容完成选题工作。

2022.11.10-11.30———分析整理资料、核对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

2022.11.30-12.30.———思考论文整体框架、确定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韦凤琴,张红丽.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与时空分异特征[J].统计与决策,2021,37(16):15-18.

[2]杨舒然.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09):119-128.

[3]熊凯军.互联网使用降低了多维度贫困吗?——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1,37(04):97-1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