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对输电线距离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需求越来越高,电网不断扩大,用户对供电的质量要求很高,就连发生电源的瞬时中断都无法忍受。因此,要提供更加安全的、经济、可靠地高质量的电能,这就是继电保护更加苛刻,同时对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的意义更加重要。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对电力系统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介绍;
2、对系统相关参数进行整定计算及对实验参数进行验算;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从电力系统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的诞生至今。保护装置硬件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和数字计算机型五个阶段。早在19世纪末就己经使用熔断器防止在发生短路时损毀设备。随后,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建立了过电流保护原理,1901年第一台感应式过电流继电器问世。1908年研制出电流差动保护,自1910年起开始采用方向性电流保护,1920年初制成了距离保护,1927年开始了快速动作的高频保护的研究。由此可见,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看,到本世纪20年代末现在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己建立,迄今在保护原理方面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保护装置硬件的发展,从1901年的感应式过电流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和数字计算机型五个阶段。
目前,超高压线路保护主要有两种保护类型,阶段式保护和纵联保护。其中阶段式保护由于无法无延时可靠切除全线故障,所以一般作为后备保护。为了全线瞬时切除被保护线路上的故障,自然考虑到采用线路两侧的信息来构成保护,也就是纵联保护。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是我国超高压线路保护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保护。其基本出发点为利用阻抗方向元件或功率方向元件判别出故障方向,通过高频通道交换线路两端保护的方向判别结果,以判别是否发生内部故障。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原理的方向判据。
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来看,超高压电网必将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超高压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也将越来越高,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气设备成本的下降。将有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在超高压电网系统中,例如光纤通信技术,DSP技术等。这也对超高压电网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超高压线路保护的研究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科题,将对电力系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4.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因为电流、电压保护的整定值的选择性、保护范围以及灵敏度系数等方面在35KV 及以上电压的复杂网络中很难满足要求,所以在一些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就必须采用更加完善的保护装置,而距离保护就是适应这种要求的一种保护。
(二)设计方案
5. 工作计划
1)学习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单向补偿式距离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2)利用 MATLAB/SIMLUNK建立常规的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系统模型,进而得出仿真图。在仿真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进行研究,并且修改参数,观察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特性;
3)利用 MATLAB/STMLONK对输电线距写保护的特性进行检测,并拟定出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