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03 10:43: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问题也越来越受各界学者的关注。在影响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税收是近年来各界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基于今年我国的税收改革,税收的层级以及税收起征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比较之前的税收情况,减税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从供给的角度看,还可以刺激劳动力的供给,从而改善供给结构。税收是政府财政政策中一个重要并且经常使用的手段。对税收政策改革的影响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研究税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税收政策的含义,而且可以对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基于我国今年实行的减税的财政政策,分析减税对于居民收入的实质性影响,并运用消费者行为论,分析凯恩斯的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费雪跨时期消费者行为论等等对减税带来的收入进行理性分析,分析其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

拟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对进一步改革中国个税制度的讨论日益激烈。在政策效应评估上, 较多文献集中于研究个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岳希明等, 2012) ;关于个税税制设计及模拟预测的文献则主要关注于费用扣除、家庭计征等方面的讨论 (杨斌等, 2012) 。上述文献在个税对收入分配效应及测算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个税的认识, 但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为迎合供给侧改革后所释放的市场供给新活力, 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应进一步得到刺激, 这也契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政策目标。就中国具体情况来看, 2012年起,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 2016年的贡献率达到64.6%, 消费已然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1) 。除此之外, 由于对消费的再分配效应研究不仅能够补充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的研究空白, 而且能够更加准确且有效地衡量居民福利、消费刺激潜力以及中国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赵达等, 2017) , 全球经济效应不平等的研究也已逐渐从收入层面的不平等转向研究消费不平等 (Attanasioamp;Pistaferri, 2016) 。因此, 在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 对个税的分配效应就不应仅局限于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解释, 而应把研究重点转向到消费支出规模与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再分配效应上来。本文研究目的正在于此:以消费为对象, 重点探讨个税改革对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效应, 其中包括对改善个税减税措施的探讨。

然而, 较少有学者从消费角度揭示个税改革的政策效果, 且对个税减税改革能否刺激居民消费的结论莫衷一是。王鑫和吴斌珍 (2011) 采用城市的季度数据分析了2006年个税改革的政策效应, 他们认为调高个税工薪所得免征额对消费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其中, 食品、交通及教育的消费支出占比得以提升。徐润和陈斌开 (2015) 则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数据, 以纳税人减免额大小为依据构建反事实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2011年个税减税政策有助于提升工薪阶层消费。从长期来看, 缪慧星和柳锐 (2012) 也发现个税改革能有效刺激消费, 且长期冲击效应最明显。然而, 廖楚晖和魏贵和 (2013) 通过整理1991-2011年的宏观数据却得出相反结论, 认为个税减税对城镇居民消费效应并不显著, 且表现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国外分析个税对消费影响的文献则主要是以中短期的减税或税收返还政策为研究对象。如Shapiroamp;Slemrod (2003) 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 减税政策并不会使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随之提高, 反而会更低。而Johnson et al. (2006) 以美国2001年的个税减税法案为切入点, 发现对纳税人中短期的税收返还显著提高了家庭住户的消费支出需求。然而, 我们注意到, 中国的税制设计及国情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异, 如国外的减税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暂时性的刺激措施, 而中国属于永久性减税政策 (王鑫和吴斌珍, 2011) 。因此, 根据中国的税收改革实践情况分析个税改革对消费支出及结构的影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08.01-2022.09.05 检索阅读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完成文献综述,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22.12.01-2022.01.15根据文献阅读和研究,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Agarwal S., C. Liu and N. S. Souleles,2007, “The Reaction of Consumer Spending and Debt to Tax Rebates:Evidence fromConsumer Credit Dat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5 (6) :986-1019.

[2] Attanasio O. P. and L. Pistaferri,2016, “Consumption Ine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0 (2) :3-28.

[3] Becker S. O. and A. Ichino, 2002,“Estimation of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s, ”StataJournal, 2 (4) :358-37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