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类历史的发展至今的过程可以表明: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息息相关,过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众多社会、经济和其他问题。
通过研究者不断对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中国的服务行业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和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行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体系还不够健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前学界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理论基础而得出研究结果,也有少部分研究结合数据利用模型对人口老龄化与服务业结构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了其二者的相关联系。
但由于生活习惯、经济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各个省份的居民消费偏好也不尽相同,服务也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内部结构变动与升级也会不一样。
因此,毕业论文将以江苏省的近年消费数据为主,研究主流的消费行业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得出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其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解决人口老龄化对哪些属于服务业的行业冲击最大?哪些行业在老龄化背景下有较大的正面发展?整个服务业结构如何变动?为江苏省服务业投资提供参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地区和城乡方面差异较大。区域的不平衡性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东部沿海地区, 199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都超过10%, 已成为老年型地区;第二类为内陆平原地区, 老龄化程度在8%~10%之间,即将进入老年型行列;第三类是西北、西南及边陲地区,是老龄化的后进地区。城乡人口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口的人口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速度都高于城镇(张再生,2000)。从地区差异来看,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上海、江苏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地区,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人口老龄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城乡差异来看,我国的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的城乡倒置现象(侯力,20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值得研究探讨的。人口老龄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在于它不仅会影响现有家庭结构与模式,同时也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对消费、投资、储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会带来影响,目前多数的定量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有着重大影响。消费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在国民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的大小和最终目的的实现程度,而消费结构反映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和消费需求,两者都是研究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经济学学科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区分了不同类别的消费者,每一群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消费特点、消费观念与方式与其他群体的消费者不同。老年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求实性、习惯性、便利性、补偿性、服务性,目前来看,食品、日用品、医疗保健仍是这一群体的三大主要消费需求,他们的消费有选择性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刚性消费为主。而老年人收入有限又导致其消费水平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老年人消费需求水平与其他群体的不同,在消费结构方面同样也会发生改变(钱婷婷,2016)。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是有区域性差异的。目前就中国来说,同一个地区的城镇与农村之前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现状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以江苏、河南、贵州三个省代表中国东中西部水平,通过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00—2018年江苏、河南、贵州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消费结构与河南、贵州明显不同,河南与贵州消费结构差异不显著。由于江苏比起其他两省房价较高,居民住房压力较大生存型消费的占比相较于其他两省较大,河南省和贵州省人民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不同。而目前就中国来说,同一个地区的城镇与农村之前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现状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下,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且增长态势喜人。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方面也有了变化,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田一迪、卢方圆,2020)。人口老龄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 会通过消费路径产生推动服务业 (包括产值和就业) 比重提升的作用;随着老龄化水平提高, 这种需求效应的作用递增;但高度老龄化后, 由于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约束加强,老龄化反而可能对服务业就业增长起抑制作用。老龄化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特别是在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影响上。背后的原因是两类国家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老龄化阶段, 服务业比重和内部结构、服务供给的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都大不相同。老龄化的需求效应的性质和作用大小同时受到老龄化水平和消费比重的影响(陈为民、施美成,2014)。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年1月,确定研究变量(因变量、自变量、核心变量),完成数据的预处理。
2022年2月20日前,分析数据选择合适模型。
5. 参考文献
[1] (3) Senesi P.,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Llife-cycle Con-sumption”,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16, (2003) , pp.389-394.
[2]Zeldes,Stephen P.Optimal Consumption with Stochastic Income:Deviations from Certainty Equival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5):275-298.
[3]Soo Khoon Goh, Robert McNown, Koi Nyen Wong.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population aging: Evidence from Japan. 2020, 6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