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只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身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部于2020年10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行解读。意见提出强化体育和美育,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在学生评价方面,意见提出要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教育部还明确表示:今后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我国科技,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历史责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向好,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同样显示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意见明确,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虽然大学生随着营养状况改善,身高、体重素质提高,但是近年来运动不足,缺乏运动,导致的耐力、灵敏和协调性下降、肥胖、脱发、焦虑现象增加成为更多学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探究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趋势,影响原因及如何促进大学生体质改善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时间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趋势及原因并挖掘其经济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文不仅仅分析预测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动态变化趋势,还将比较分析年级、性别、年份、科目等因素对体育测试数据的影响的大小,从而回答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是通过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赋值分析原因来解释总体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三是是对部分体育器材或健身食物等的购买需求简单分析并推测未来的行业趋势。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第三部分分析年级、性别、年份、科目等因素对体育测试数据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原因来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对部分体育器材或健身食物等的购买需求简单分析并推测未来的行业趋势;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健康问题成因
很多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随机安排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曹盛民(2013)提出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普遍淡薄。二是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三是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大学生余暇时间的三分之一用于上网,而用于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只有十分之一。徐峰等(2014)对安徽省蚌埠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手机(电脑)的是大学生晚上熬夜的主要原因,干扰他们体育锻炼计划的主要原因也是上网。体育课程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大学体育教改的方向和教学效果。洪春斌(2008)提出了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当前的体育教育改革。蔡皓(2006)发现造成上海市大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主观原因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体育锻炼欲望值、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的不足。Ren Qiujun(2012)得出结论,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因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发展重智慧轻体育,就业机会压力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运动,长期养成的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坚持运动意识也没有形成终生的运动意识,并且学生有惧怕困难和疲倦的心理。Jingran Wang(2018)认为一方面,父母继续丰富子女用餐,使肥胖成为可能许多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受“瘦就是美”的想法影响,很多女学生由于饮食行为不合理而营养不良。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实施体育改革存在的问新时代。Jianzhen Huang(2017)发现中国体育部门大力推广阳光运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这些措施实施后,效果不大。在学校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中有学生突然死亡的现象。使得许多高校为了避免学生遇到问题,没有设置比赛的中距离比赛。这些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性别、年级因素对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目的:通过时间推进与大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探究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趋势及原因并挖掘其经济意义。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5. 参考文献
[1]曹盛民,解欣,于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04):46-47.
[2]徐峰,赵东勇.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基于蚌埠地区高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06):104-107.
[3]洪春斌.对南京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4):18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