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个省份47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开题报告

 2023-02-14 09:37: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课题意义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细菌病害,上世纪60年代,由于高产、半矮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白叶枯病很快扩展蔓延,造成严重危害[31]。在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白叶枯病常年流行,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可达50 以上[20],采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一直是控制白叶枯病发生危害的有效手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32]

我国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包括抗源筛选、病菌致病力分化、抗病性遗传和抗病品种培育等[32-34]。章琦等对中国不同稻区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类型和表达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病斑等级划分体系[32,35-39]。目前,国内采用的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已经整体上控制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但局部稻区的白叶枯病仍时有发生[40-41]。刘凤权等认为,病害的发生需要从品种和小种互作变化来分析,既要培育抗病新品种,同时还要监测小种变化,及时分析各稻区品种布局的合理性[42-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为探明中国主栽及后备水稻品种对主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情况,选择中国的一套鉴别菌系,对生产上47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以期明确各主栽品种的抗性特性,并结合当地优势小种的类别,为后续品种布局、育种工作提供指导意见;为有效利用抗病品种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遗传和抗病基因(主效QTLs) 的功能鉴定提供基础。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江苏、福建、湖北和安徽4个省的当地主栽品种11、9、19和8个,共计47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比较不同稻区主栽水稻品种对9个白叶枯病菌小种的抗性反应,结合当地优势小种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不同稻区抗病品种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对白叶枯病菌的选择压力。本研究在征集水稻主栽品种时,遵守各省种植区域和面积相对较大的原则,使征集到的品种能代表各稻区品种分布情况,以保证抗病品种布局合理性分析的准确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全部研究工作将于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完成,分以下3个阶段完成。

(1) 20157月-20158月:大部分品种处于孕穗期时,进行白叶枯接种抗性鉴定。

(2) 20159月-201512月: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进行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