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2005年水稻褐飞虱在我国江南大面积暴发成灾,造成水稻严重的减产。
仅浙江省内七成以上的水稻面积都受到褐飞虱严重威胁,其中大发生面积549万亩,当年的晚稻普遍减产,部分稻田甚至颗粒无收。
小虫成大灾,固然是主客观的多种因素形成,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不少地区对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不重视,植保工作逐渐边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阐明稻飞虱危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以期为稻飞虱危害的光谱监测提供指导。
研究内容1.自然条件下桶栽水稻上稻飞虱种群动态调查。
2.不同虫口密度下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水稻种植技术:水稻于4月中旬浸种催芽,三天左右播种,用周转箱在温室内育秧,5月初移栽到内径35cm,高30cm的塑料桶中。
土壤取自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田,土壤碾细加入适量基肥搅拌均匀后装入桶内。
水稻移栽时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移栽,每桶4穴,每穴5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选用不断变化的褐飞虱种群数目,研究其与光谱反射率间的关系。
目前针对光谱监测褐飞虱危害的研究,大多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只采集一次光谱数据,且很少关注褐飞虱种群动态。
本研究不仅在水稻孕穗期多次采集光谱,而且每次采集光谱完成后均调查对应的褐飞虱种群数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5-2016.6拟定课题方向、查阅有关文献、初步规划研究步骤,并与指导教师讨论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
2、2016.6-2016.9自然环境中种植水稻与人工养殖褐飞虱。
3、2016.9-2016.9孕穗期水稻的接虫处理,测定冠层光谱反射率及调查褐飞虱虫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