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本选题以地域特色酒店为研究对象,强调以整体观来统筹规划室内外环境,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涉及园林、环境设计等多个学科知识;目的在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一种文化艺术,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风貌体现,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技术进步和艺术特色的综合表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类型丰富,历史悠久,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习惯,涌现出各地域文化建筑,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外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理论涌入国内,人们对建筑的的发展是如火如荼。在发展各地域的建筑中,如何汲取先进的建筑思想精华,将地域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继承并保留文化,这是建筑者们值得认真深思的理由。 (二)目的及意义 毕业设计是专业设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本科教育前7个学期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拓展,是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应用创新型设计人才的设计水准在终点前夕冲刺强化和提高。通过毕业设计,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 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创造空间、营造美好环境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 2、 提高文献检索、调查、收集、研究并运用资料的初步科研能力。 3、 具有综合分析并制定符合实际的方案或文字论证、说明能力。 4、 掌握室内装饰工程的协调配合知识和处理室内空间关系及效果的能力。 5、 进一步提高创意设计能力,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表达能力。 6、 城市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拓展,具备一定的景观设计能力。 7、 在完成室内重点空间的设计以后,对室内软装有一定程度的设计、制作能力。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建筑物属性为酒店(会所或文化、商业、中心或者是集群、组合式乡村传统民宅)建筑等。本课题酒店室内外环境的设计重点有四个:1.通过调研获取当前该类型酒店消费者的基本行为特征,以此为依据进行室内外空间的规划、氛围的塑造以及细节的设计;2.酒店设计应包含大堂、客房空间和会议、餐饮、娱乐、办公等综合服务设施空间,尤其注意主题酒店的主题特色对这些空间的影响;3.充分考虑室内外环境的整体设计,充分注重周围环境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如周边交通情况、地域文化特点。 (二)预期目标 1、 本选题为大型综合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容量大、水准高综合性强。可根据选题及和子课题组设计内容的性质目的、要求,采取系统科学与视觉统一设计的方法,把握室内空间的组合特性,满足使用者对室内使用功能、级别的需求、视觉审美的需求乃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需求。 2、 设计不拘一格,在开放理念上应把握设计的主流与发展趋势,突出创意设计,但应顾及行业、地域、本土、旅游、涉外的特性,政策法规、经营方式及管理规范对本案的限制,力争使设计更为贴切地、深刻地揭示主题,体现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现代文明、国际惯例的统一性等因素。 3、 适当引入科研方法,体现科研反辅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设计决策阶段引入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指标评估等方法,使设计结果的生成逻辑更为清晰,充分体现了环境设计专业“艺术 技术”的学科特色。 4、 毕业设计按选题性质全面展开,强调整体设计(酒店室内空间在不同环境中呈现的特征),采取以点、线、面的形式,梳理出整体空间的骨架与重要空间节点,最终成果在突出几个主要空间的室内设计同时,要将各空间间的衔接关系分析清楚。 (1) 设计任务为建筑选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外部环境设计的各层平面、建筑外观、建筑环境以及建筑室内地平面图、天花平面图。设计前充分调查选址环境中酒店消费人群的行为特征及需求,以此为依据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设计。 (2) 酒店(会所、文化、商业、展陈等)公共空间——餐饮空间——康乐空间——客房空间以及酒店服务管理空间等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构成设计体系。在这个设计体系中(室内软装与建筑外环境为能力拓展选择项目,可以与室内的一至两个分项互换),深入设计并提供规定的重点空间的四向立面图及空间透视效果图不少于四个,节点大样图每个空间不少于三个(除大堂外,其余按分系统自定空间)。 (3) 设计应体现室内家具和陈设艺术设计,拿出有个性的家具设计和装饰艺术品设计(雕塑、壁画、壁挂、灯具以及其它室内艺术品等)。选择软装设计延伸的同学,在完成综合的室内设计空间以外,可以减少两个主要空间的室内设计,遵照软装导师的指导,将已经深化的两个主要室内空间完全推进到室内陈设艺术阶段。家具设计、饰品设计需要完成一定量的成品设计与制作,并举办毕业设计实物展览。 (4) 设计应体现隐蔽工程设施的合理配置和位置选择,注意室内物理——环保、节能、智能等因素,处理好人与自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创造理想、宜人、生态的室内环境。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前期调研 充分了解任务书要求,对建筑设计拟建场地进行深入的调研,掌握其周围环境状况、交通状况、发展前景,为以后的深入设计做准备。 (二)项目立意 在调研基础上对已有条件进行科学的整理,确定项目的基本定位,根据任务书确定项目的档次、规模、景观朝向及对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总体规划 在充分的调研和立意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与指导教师进行多次交流沟通解决存在的多种问题,并为下一步建筑深入设计做准备。 (四)单体设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各个建筑单体的设计,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充分与总体规划协调,反复论证得到最优的设计结果。 (五)环境与景观设计 在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阶段渗透入环境与景观设计,塑造出景观要求和休闲场所,以求在不大的面积下达到最后的休闲感受。 (六)成果展示及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图纸与论文成果展示这个设计过程,并在与指导教师协商的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反馈和修改,得出最终方案。
|
4. 参考文献
[1]麦克#8226;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赵小汎.乡村旅游景观资源生态规划[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 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5]孙君.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6]王铁.外部空间环境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7]孙佳成.酒店设计与策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9]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0]程大锦,乐民成编译.室内设计图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4):18-21 [12] 包志毅,陈波.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1):16—18 [13]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4]陆文莺.空间的第四维——旅馆中的空间设计[J].广东建筑装饰,2007(3):46-49 [15]卢峰,何雅婷.城市近郊乡村酒店设计探索[J].城市建筑,2011(4):30-32 [16]李震清.现代乡村酒店未来发展趋势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2(5):31-33 [17]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 [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室内设计与装修》、《装饰》、《室内interior》、《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学》等专业杂志。
|
5. 工作计划
(一)方案构思和一草阶段 第1周(3月4日—3月8日):毕业实习总结;设计实务讲座,下达任务,发放不同环境调研问卷,熟悉图纸,查找资料;依据调研结果确定主题,构思草图。准备撰写课题报告、文献综述。 第2-3周(3月11日—3月22日):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指导文献综述。一草提交成果:区位分析图、周边用地分析图、现状条件分析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规划结构分析图等。交课题报告一份(3000字左右) (二)确定设计方案和二草正草阶段 第4-5周(3月18日—4月5日):拟定设计目标、原则、方法、程序,深化方案。完成二草。二草提交成果:各类分析图、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层顶面图、交文献综述。 第6周(4月8日—4月12日):针对方案主题进行专项研究,完成正草。正草提交成果:总平面图、局部详规设计、重要节点设计、专项规划设计,各层地面铺装、主要空、间四项立面图、透视图、工程施工图、节点大样图、效果图。 (三)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第7-8周(4月15日—4月26日):准备中期检查。组内自查,专业内各组交叉互查。 第9-12周(4月29日—5月24日):在专业内进行综合的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四)正图阶段 第13周(5月27日—5月31日):完善规划方案,进行细部的深入设计,指导表现图绘制。对作图规范与成果深度进行控制,重点指导和检查表现图和专题研究论文(设计说明)的正确、规范性。 (五)成果制作与毕业答辩阶段 第14周(6月3日—6月7日):进行成果的最后制作,包括设计文本、设计图纸排版与完善,递交毕业设计成果,并进行审阅。 第15周(6月10日—6月14日): 毕业答辩、成绩评定与推优。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