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与保护开题报告

 2023-02-10 16:10: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辰河高腔目连戏,在科学地认识非物质文化的前提下,珍惜善待辰河高腔目连戏;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现代化进程中,增强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与保护意识,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将生机盎然,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1] 蔡多奇,王文笑.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音乐特点及其发展的思考[J]. 音乐创作,2011(4).[2] 陈星,张隽.皖南目连戏的音乐特点[J].滁州学院学报,2006(8)[3] 桑德. 青海目连戏音乐浅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6(3)[4] 王定欧.试析四川目连戏的形态特征[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4).[5] 吴鹏霄.试析南乐目连戏的文化价值[J]. 新闻爱好者,2011(4)[6] 任光伟.漫议目连戏渊源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J].戏曲艺术,1992(2)[7] Jian Dong.Withering of the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J].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2007(4)[8] Anonymous. Sales of Chinese drama lag behind due to low quality, tired themes[J]. BBC Monitoring Media, 2010[9] 王定欧.试论四川目连戏的开发价值[J]. 民族艺术,1995(2).[10]司松林.目连戏的艺术价值及现状调查[J]. 戏剧文学,2007(10).[11]徐明、冯彩莉.觅捡散落的珍珠青海目连戏抢救、保护管见[J]. 青海社会科学,2006(3).[12]徐明.中国稀有戏种抢救研究以青海目连戏为例[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3]代宏.湘南目连戏的民俗性与宗教性[J] . 人民音乐,2012(4).[14]欧阳友徽.目连戏中的舞蹈艺术[J]. 戏剧艺术,1996(2).[15]曲六乙.目连戏的衍变与傩文化的渗透[J]. 文艺研究,1992(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从目连戏的地位与价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既要重视、支持辰河高腔目连戏,让它更好的传承其本质,又要在形式和风格上不断创新,融入更多新鲜、合理的元素,让其更好的发展、流传下去。

研究内容:1.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形成与历史溯源2. 辰河高腔目连戏与宗教3.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方式(1)学校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方式(2)政府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方式4.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护措施(1)民间艺人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护(2)政府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第一部分中辰河高腔目连戏的形成与历史溯源在文献搜集中还不够具体,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第二部分中辰河高腔目连戏与宗教说法不一,还要进一步的确认分析其结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研究关于辰河高腔目连戏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对之前关于辰河高腔目连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

对辰河高腔目连戏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2.比较法:比较辰河高腔目连戏与其他地方目连戏的异同,并分析其艺术特色,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辰河高腔目连戏的研究还显得非常零散,大多都是专业性的研究,关于对其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比较匮乏,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我们在调查中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能够更好的展开对论文的系统分析,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艺术与文化、艺术与宗教及其传承与保护也有很好的认知,我们将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资料的整合创新。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本课题将在2014年9月2015年5月进行,预期研究进展如下:2014年9月1日9月30日: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2014年10月1日10月12日:确定研究思路,确定论文写作框架;2014年10月13日11月20日:完成开题报告;2014年11月21日2015年2月28日:完成论文初稿;2015年3月1日3月31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完成论文二稿;2015年4月1日4月30日:进一步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2015年5月10日前:提交论文打印稿;2015年5月15日前:准备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