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植物志”作为记录中国植物物种最完整、最权威的工具书,承载着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受传统编纂方式和出版形式的限制,其科学内容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相对有限。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植物文化,提升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知,亟需对“中国植物志”进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视觉转化,使其以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服务于社会。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对自然科普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植物图册的设计与出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学者在植物图谱的编绘、数字化以及应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植物志》[1]、陈有民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等大型植物图志,为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从“中国植物志”的编纂背景、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和科学价值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视觉转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深入探讨植物图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文化性等方面的要求,并结合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中国植物志”图册的具体设计中。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植物图像的处理与呈现:如何对“中国植物志”中的植物图像进行科学、准确、美观的处理,使其既能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又能满足图册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需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取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展开:
1.文献研究阶段: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植物图谱设计、植物科学画、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案例分析阶段:收集整理国内外优秀的植物图谱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目标受众等方面的特点,从中汲取经验,为“中国植物志”图册设计提供借鉴。
3.比较研究阶段: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植物图谱设计案例,探讨其优缺点,总结植物图谱设计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为“中国植物志”图册设计提供参考。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中国植物志”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视觉转化的可能性和路径,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2.研究方法的创新: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设计研究方法,为植物图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研究成果的创新:设计一套兼具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植物志”图册,为植物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供新的载体和形式。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晓曼, 刘晓宝. 图像时代植物科学画的再思考[J]. 植物科学学报, 2021, 39(5): 775-782.
[2] 孙雨薇, 黄卫, 葛岳静. 植物科学画在科学教育与传播中的作用[J]. 植物科学学报, 2021, 39(5): 783-791.
[3] 庄平, 王英, 马永. 数字时代植物科学画的发展趋势[J]. 植物科学学报, 2021, 39(5): 767-77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