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帖背后的情感认同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17 10:42: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现如今社会环境的互联网化给互联网环境本身带来许多研究方向和问题讨论。网络行动,是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维权形式。由于互联网即时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以发帖跟帖为工具,吸引人们关注为目的,形成一定的舆论态势,达到解决网络行动本身的问题的网络维权行动越来越多。

研究目的:通过对于网络行动本身运作方式的剖析,研究其舆论态势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同阶段的不同舆论效果的原因和特点,以达到能在不同阶段能对其舆论本身进行把控和引导。

研究意义:现如今,网络行动背后不可避免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认同趋向,而人本身对于网络发帖传播而言就是一种复杂而难以把控的变量。考虑人本身的情感认同对于网络热点舆论的形成与把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人本身的情感认同的正确解码不仅仅是网络传播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传播活动中的有意义的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立足于舆论效果研究,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发帖内容和热点词条分析,着重从传播者和受众等视角切入,分析情感认同对于舆论效果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深入探究如何从情感认同视角切入去引导和把控舆论本身。


预期目标:了解热点网络行动的情感认同形成的机制、有效把控热点事件的舆论发展走向、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氛围。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研究定义,分析案例,对比分析等

步骤:第一步,确定选题;

第二步,整理、阅读相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董天策.从网络集群行为到网络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相关研究的学理反思[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2):80-99 127-128.

[2]周琼,曾样样.群体传播时代的集体行动和仪式狂欢——对“饭圈出征”网络行动的个案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3):154-159.

[3]张瑜,焦义菊.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66-6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0.15—2024.12.23: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2024.12.24—2024.01.0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4.01.06—2024.02.24: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