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首,《家》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特别是在解放前的时代背景下,《家》所蕴含的封建家庭的腐朽、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等主题,引发了强烈社会共鸣。
本选题的研究,旨在梳理解放前《家》的话剧剧本改编与演出情况,探究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演变轨迹和艺术表达,进而揭示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历史价值。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尽管巴金的《家》在文学界备受推崇,但专门针对其解放前话剧改编与演出情况的研究相对薄弱。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界对巴金《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原著方面,如文本解读、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解放前《家》话剧剧本的改编和演出情况展开,力求全面、系统地呈现其发展脉络,并深入分析其社会影响和历史价值。
1. 主要内容
1.《家》的创作背景和版本演变:分析《家》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思潮、文化环境、作者经历等,阐释其蕴含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为研究话剧改编提供基础。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历史比较法等方法,对解放前《家》的话剧剧本改编及其演出情况进行考察。
1.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巴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戏剧史、话剧剧本集、演出史料、报刊评论等,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查阅相关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的馆藏资源,获取有关《家》话剧改编和演出的原始资料,如剧本手稿、演出海报、剧照、评论文章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填补学术空白:系统梳理和研究解放前《家》话剧剧本改编及其演出情况,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为巴金研究和中国现代话剧史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和视角。
2.整合多重研究方法:将文本分析、历史比较、社会文化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地对解放前《家》话剧改编及其演出进行考察,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其历史面貌和社会影响。
3.注重历史语境分析:将解放前《家》话剧改编及其演出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分析其与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政治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 震. 话剧《家》的舞美设计[J]. 文艺生活, 2021(10): 134-135.
[2] 肖 红.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话剧的诞生[J]. 戏剧, 2022(15): 4-7.
[3] 姜 异. "文学艺术必须为政治服务"的发生学考察--以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心[J]. 中共党史研究, 2020(5): 105-1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