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余华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一向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吸引了无数学者,于是研究成果众多,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就属肖复兴、江南几位,主要著作和论著有:评论家肖复兴在《一月清新的风》;夏中义、富华的长文《苦难中的温情到温情地受难》等。以上著作都是从作品本身对余华小说做出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从余华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的学者江南在《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肖百容的《死亡:分裂的喜剧》等等...上述著作从各派观点角度出发,对余华的小说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所以我认为,从文学角度出发,研究余华小说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的:余华的小说向来以描写苦难见长。不管是先锋时期还是转型之后,我们都可以从文字中窥见复杂的人性,可以通过小人物的视角领悟人生的真谛。除此之外,其长篇小说中的荒诞艺术,喜剧化手法,重复叙事:短篇小说中极具个性的抽象表达,创作观念的平民化,呼唤人性之善…这些方面都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了解他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法写实和抒情的,现实意义也很深远。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余华的小说主要以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见长,创作前期主攻短篇小说,到了后期则注重长篇小说。他的长篇小说虽然横跨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其创作中的荒诞艺术,喜剧化手法,重复叙事这些特色都是相通的。荒诞艺术主要运用在描写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环境上;喜剧化的手法侧重于语言的幽默和“黑色幽默”两个部分;重复叙事则表现在主题重复和类型重复上。余华的短篇小说也极具个性,表达的抽象,创作观念转向平民化,呼唤人性之善等都值得探讨和研究。另外余华小说的转型也很清晰的揭示了余华小说艺术特色的转变和心态的变化。本课题主要对余华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预期目标:拟先分别分析余华的长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再比较分析其异同。然后在其基础上探讨余华小说艺术特色的转型,以得出较全面的结论。本文重点分析的作品为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短篇小说《黄昏里的男孩》《鲜血梅花》。以期探讨出余华小说艺术特色的一般性和异同。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综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对比研究法、人物形象分析法、文献法、归纳总结法等,对余华小说艺术特色进行探讨。首先,运用综合分析法分别总结出余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转型后的小说的艺术特色。其次,对比余华转型前后的艺术特色,进而探讨余华潜藏在作品深处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分析《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人物形象来归纳余华写作的特色。最后,参考各类文献来补充文章的不足,更全面的理解余华作品的现实意义。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 余华.第七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 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3]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5. 工作计划
1.2022.11.15—2022.01.0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01.05—2022.03.0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03.06—2022.03.20 完成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