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小说作品,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呼啸山庄》在发表伊始,曾是一部颇有争议的著作。在其发表的年代,它是“超前”的,这也解释了它为何随着时代的演变,地位由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被数位作家高度评价,成为广为人知的经典文学名著之一。它的超前在于,《呼啸山庄》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代人的接受心态和阅读审美趣味,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来说,它却显得十分“奇怪”,被认为内容混乱,未经雕琢。在想象力与创造力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多元,流派众多,人们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许多魔幻甚至灵异的元素开始为人们所追捧,其中哥特文化的热潮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蒂姆#1632;波顿的电影,斯蒂芬#1632;金的后现代哥特小说,均产生了大批忠实观众和读者。此外,具有哥特审美的《暮光之城》和《哈利#1632;波特》等系列电影风靡全球,都说明在包容的现代社会,哥特式审美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人将哥特美学视为一种猎奇和标新立异、追求刺激的产物,但哥特文化绝非单纯以怪诞新奇吸引读者。笔者认为,哥特美学之所以流传至今,且不断丰富发展,是有其内在心理因素与美学价值的。而近年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内容较多集中于哥特传统风格以及女性哥特视角,关于哥特美学本身,作品中体现出的哥特美学风格及其对整体氛围和情感共鸣产生的巨大作用,提及甚少。因此本文通过追溯哥特风格的起源与定义,结合伯克等理论家的崇高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立足于文本,旨在研究《呼啸山庄》在情节塑造,叙述方式,环境渲染等方面的哥特美学特征,探寻《呼啸山庄》丰沛情感感染力的来源,明确《呼啸山庄》的魅力源于文本中的哥特美学风格。由哥特元素造成的恐怖引发崇高感,从而成为《呼啸山庄》审美快感的来源,恐惧正是哥特美学的关键所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立足于《呼啸山庄》文本,从追溯“哥特”一词的来源以及哥特传统出发,从情节内容、叙述方式、环境刻画几大角度研究哥特美学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探寻《呼啸山庄》丰沛情感感染力的来源。
论文的绪论部分综述国内外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状况,明确写作目的;第二部分论述哥特传统的渊源及艾米丽.勃朗特的哥特情结和对哥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第三部分分别从上述三个角度,研究哥特美学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具体体现。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与阅读哥特美学与《呼啸山庄》相关研究理论和参考文献,梳理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追溯哥特风格的起源与定义,结合伯克等理论家的崇高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立足于文本,进而研究《呼啸山庄》在情节塑造,叙述方式,环境渲染等方面的哥特美学特征,探寻《呼啸山庄》丰沛情感感染力的来源,最后明确《呼啸山庄》的魅力源于文本中的哥特美学风格。由哥特元素造成的恐怖引发崇高感,从而成为《呼啸山庄》审美快感的来源,恐惧正是哥特美学的关键所在。
4. 参考文献
[1]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盖斯凯尔夫人致友人.夏洛蒂.勃朗特书信[M],1853.9
[3]陈允.《呼啸山庄》与哥特小说传统[D].苏州大学,201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 10.15—2024.12.23
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
2024.12.24— 2024.1.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4.1.6——2024.2.24
完成开题报告
学生开学第一周提交定稿,经老师批改后上传系统。
42024.2.25——2024.3.10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4.3.11——2024.4.21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4.4.22——2024.5.12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4.5.13——2024.5.26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8
2024.5.27——2024.6.2
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9
2024年6月初
学生准备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