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益重视。
传统的“百分制评分”体系因其过于强调分数、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弊端,逐渐受到质疑。
与之相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实行的“等级制评分”体系,因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等级制评分”与“百分制评分”作为两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等级制评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优缺点、实施策略以及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结合等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主要围绕“等级制评分”与“百分制评分”展开,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异同,并探讨两种评分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
1. 主要内容
1.中日两国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概述分别阐述中日两国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沿革,分析其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并对两国现行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差异和共性。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等级制评分”与“百分制评分”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比较分析法:对中日两国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выявить两种评分方式的异同,分析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角新颖:本研究以“等级制评分”与“百分制评分”为切入点,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中日两国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异同,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2.内容丰富:本研究不仅对“等级制评分”与“百分制评分”的内涵、特点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还从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探讨了两种评分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较为丰富。
3.方法多元: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李广洲,申继亮.核心素养导向下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研究,2021,42(06):15-24.
2. 刘新阳,鲍建生.指向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J].数学通报,2020,59(08):12-17 63.
3. 鲁小波.核心素养背景下指向学生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2(02):68-7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浅谈日本校园暴力的若干社会原因开题报告
- 富士山観光の分析と考察开题报告
- 中日父母の法律意識の比較——児童虐待防止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日本の茶文化が日本社会への影響开题报告
- 蘭学の日本における発展の原因と影響について开题报告
- 日本の化粧史について开题报告
- 谈中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中日の大卒生の就職意識に関する考察开题报告
- 从“等级制评分”与“百分制评分”谈中日两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における中日両国の成績評価についての研究--「レベル評価」と「百点採点」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てある」と「-られている」における意味と用法の比較 ――中国語との対照を通して开题报告
- オタク文化から見る日本社会の「男性のまなざし」开题报告